長沙垃圾站現狀堪憂
發表時間:2017/03/15 訪問量:10
家住長沙市黃興路坡子街附近的劉先生向本報投訴,反映他居住的地區周圍沒有垃圾站,倒垃圾要去很遠的地方,有的居民干脆把垃圾扔到街頭巷角,造成環境污染。接到投訴后,記者馬上前往該地區進行調查,發現這兒由于黃興南路商業步行街的建設,原有垃圾站已經被拆除了。無獨有偶。住在油鋪街附近的鄧女士日前來電反映,住宅區附近沒有垃圾,倒垃圾還得走到2公里外的垃圾站。另外,有垃圾站的居民區居民住得也不舒坦。在桐蔭里,垃圾站的周圍是密集的居民區和為數不少的單位。居民王大媽家與垃圾站僅一墻之隔,而這個鐵架式的垃圾站鐵箱已多處銹壞,臟水、垃圾從垃圾箱的縫隙漏出,一到夏天便蚊蠅眾多、臭氣熏天。對此,她深感厭惡,希望能早日擺脫臭氣熏天的日子。據悉,上述問題在長沙市居民小區中普遍存在。那么,長沙市區垃圾站的設置狀況怎樣?這種設置到底合不合理?帶著上述疑問,記者走訪了長沙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。記者調查:數量雖達標,布局不合理據長沙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基建科魏中寧科長介紹,根據《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》規定,市區0.7-1平方公里設置一座垃圾站,服務半徑為200米左右。目前全市共有480多座垃圾站,主要分布在老城區,數量上雖已達到建設部的設置標準,但布局不合理,尤其是新城區和城郊結合部嚴重不足。這種不合理布局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:第一,環衛設施規劃滯后,部分工程沒有征求環衛部門意見,造成環衛設施建設用地無法落實,垃圾站無地可建。第二,由于城市改造,大量垃圾站被拆除。從去年起,垃圾站已被拆除20余座,到目前為止還未恢復一座。第三,建設資金嚴重不足,環衛經費逐年遞減,無法進行垃圾站的建設和改造工作。魏科長還告訴記者,目前長沙市居民區最常用的垃圾站是高臺式的。但這種垃圾站由于污染嚴重,臭氣容易外泄,已禁止再建,原有的垃圾站也將進行改造。類似于王大媽家的情況也正是這種高臺式垃圾站造成的。相對于高臺式垃圾站,機械提升式垃圾站較為先進,它克服了高臺式垃圾站易污染的缺點,但目前長沙市僅有60座,還未形成規模。環衛部門:解決要靠各方努力要解決以上問題,環衛部門認為,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。首先,各級有關部門要認真執行國務院的《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》和長沙市的《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》。建設單位在環衛設施建設上必須堅持先建后拆的原則,對已拆除未建的垃圾站應按有關設置標準設置恢復。其次,加大環衛設施建設的投入,確保環衛部門每年能新建垃圾站20-30座,改造達50座以上。這樣才能使長沙市環境設施水平逐年改善,檔次得到提高。再次,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,廣泛吸納社會資金,為社會力量參加環衛設施改造、建設創造條件,使社會力量能部分地參與環衛設施的建設、經營和管理。實習生彭德利 本報記者文秀